产品搜索
400-162-1999

网站首页 > 最新资讯 >

百年之材 红木家具驻美有“术”

红木家具之美,木材之美是“底子”,还需要各种工艺的打磨,让木材表面呈现出人文魅力,红木家具“美容术”,包括家具本身的打磨、上漆或上蜡,还包括在使用过程中颇有讲究的保养,不仅需要精湛细腻的技术,更融合了创造者和使用者的艺术价值取向。“美容术”不仅延长家具本身的寿命,也让红木家具迎合使用者的审美取向,成为传统文化的“代言者”。然而,在使用和收藏的过程中,消费者也要了解红木家具的“化妆”技巧,避免“偷梁换柱”等各种作假技巧,以掌握红木家具的真实价值。


打磨工艺 打磨到位 表里如一

硬木家具的制作工序是选材(选取材料)、下料(将木材裁成制作时所需要的尺寸)、开榫(使用机器或人工开榫头)、凿眼(凿卯眼)、沾水打磨、刹活(在家具榫卯结合安装前,用一种小型手锯将所有榫卯结构部位都再拉一遍,使其结合时肩口严密牢固)、使鳔(使用鱼鳔做成的胶水上胶)、检查打磨、油工。在这其中,与打磨相关的就有多道程序,可见打磨对于红木家具制作的重要性。经过多种打磨工具和不同打磨工序后,家具要做到“轮廓匀称,棱角齐平,整体协调,纹理面清晰、纹路相合,榫卯连接润泽通润、无牛毛刺。打磨到位的家具,可以做到通体润泽、表里如一。”

其中,沾水打磨这道程序最为重要。其方法是用湿布将部件擦湿,对线条的起鼓打洼处使用耪刨、马牙锉及刮刀片等工具进行全方位打磨。硬木家具的每一个部件都要进行沾水打磨,一是顺应木性,因为木纤维遇水膨胀,表面的一些木纤维剥离出来,就是工匠常说的“毛刺”,通过沾水打磨,“毛刺”就被打磨掉,表面更加光滑细腻,如同细嫩的皮肤,而且在今后的空气氧化中可以做到色泽变化均匀一致,使硬木家具包浆的形成速度快且包浆厚;第二个好处是不留瑕疵。打磨过程中凡留水渍处都打磨,做到每个部件要平整、润滑、饱满,整件家具没有生硬的棱角——倒棱,每个线条都平整、润滑、饱满,做到内外光滑一致。

在打磨的过程中,并非只用沾水打磨一道程序,而且打磨并非单一一个时间段统一完成。例如,在上漆或打蜡之前,工匠还要进行最后一次打磨,保证木质如婴儿肌肤一般的润泽;在雕刻纹饰丰满的家具上,工匠师傅还会把雕刻部分的打磨作为雕刻的重要一部分,既要做到层次分明、雕刻形象逼真,又要做到无毛刺、无砂纸痕等打磨痕迹。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木质家具也只有经过精雕细琢才能成器。

烫蜡工艺 保护水分 光滑如绸

髹饰工艺是指我国古代以漆或蜡为材料髹涂家具和日常生活用具的一种工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和美化家具表面,分为漆饰、蜡饰两种。业内一直有“南漆北蜡”的说法。在北方,常用烫蜡工艺来保养家具。其目的是用蜡填补木材本身棕眼里的空隙,置换木材里的一部分水分,形成保护层,从而防止温湿度变化使木材发生较大的伸缩而开裂。

蜡饰工艺是指在家具表面通过封蜡的方式进行保护家具和美化的一种方式。其具体做法是在打磨光平的坐椅、素架上,把蜡烘热,边烘边把蜡涂上,使蜡质浸入木质的内部,再用干布用力擦抹,把浮蜡和棕眼处理掉。经过这样蜡饰的家具,表面光滑如镜,能显示木材的优良质地、细腻纹理、典雅色泽等自然美。蜡饰后的紫檀坐椅,在一定角度光线投射下,呈现一种柔和美妙如丝绸般的色泽。而蜡饰的黄花梨木坐椅,则具有琥珀般透明的效果。

传统的烫蜡工艺分为烫蜡、起蜡、擦蜡三大工艺,首先将蜂蜡、川蜡、松香等按照一定比例融化成液体,用鬃刷将蜡散星状分布在家居上,再用电炭弓(以前用木炭弓)来回抖动烫蜡,当蜡成白泡状泛起,再用布蜡工具(大板刷)拉开、布均匀。随后使用起蜡工具将各部位残存在表面的浮蜡起净,直到摸上去不粘手,再用蜡布等工具大面积擦蜡,尤其是腿、枨要顺纹理反复擦,最后用板擦和鬃刷擦拭表面,将棕眼处残留的蜡抖尽。烫蜡完毕后,要经常用棉布和手擦拭、抚摸,还有定期再上蜡,但用量一次比一次少,达到保养目的。

漆饰工艺 生漆固形 清水芙蓉

在南方,平均气温较高且容易潮湿,蜡会随着温度变化而脱蜡,而且大漆漆膜干固后,有耐油性、耐潮性、耐磨性、耐水性等优点,故多用“擦大漆”来防止家具变形。据考证,故宫内擦大漆的家具多源于南方省份,如江苏、浙江、广东等。“大漆”又被称为“生漆”,原产于漆科木本植物漆树的一种分泌物,主要成分为漆醇。从漆树上采集的漆汁尚未进行任何加工调制并含有一些水分,故称为“生漆”。我国使用漆器的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新时期时代,人们就认识到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到了清代以后,黑色成了最流行的色彩,以黑为贵成了时尚,黑色的大漆家具曾有着广泛的市场。

擦大漆工艺必须在无尘、密封、温度保持在20℃-40℃、大气相对湿度为70%-80%的房间中进行,是因为大漆中的漆酶在这种环境下能促进漆酚加速氧化成膜,较快干燥,温度过高过低、过干过湿都不利于擦漆,而且要经过上漆、砂磨等程序反复进行,为了保证房间内的温湿度,有时需要泼水等方法达到要求。

在明清时期,与传统的大漆家具不同,为了体现硬木家具材质的天然纹理,一般是不作色漆髹饰的,而是用透明的罩漆清涂一遍,然后在罩漆待干未干之时,用纱布揩掉表面漆膜,并经过多次反复,直至表面呈现光亮,就是所谓的“清水货”。

工艺“做鬼”

改制与染色

目前,红木市场上有一些商家通过给木材上底色的手法来以次充好,将其他便宜的材质来冒充高档红木,或者将木材“边材”充入其中,以此来牟取高额利润。按照国家标准,产品的正视面应无边材,其他部位零部件表面的边材含量,应不超过该零件表面积的1/10。如果红木家具大量使用边材,不仅有可能影响家具坚固程度,还欺骗消费者利益。

然而,实际上,在古典家具的生产历史上,传世的明及前清家具,有一种改制就是为迎合时代的风尚而改制木色。据明清家具专家王世襄先生的著作《明式家具研究》记载,自清中期以来,由于宫廷及权贵的爱好,紫檀器成为最为名贵的家具,其次是红木,形成硬木贵黑不贵黄的风尚;于是颜色浅的花梨制品,在木工完成后,即被染刷成深色。就是传世的黄花梨器,有的也不能幸免。颐和园藏的明插肩榫炕桌和清前期雕螭纹半桌,均呈紫黑色,细看乃是黄花梨,至今尚未还原其本来颜色。据老匠师石惠、李建元称,上述刷深色的情况,到30年代开始变化,那时由于西洋人喜爱有纹理的本色家具,黄花梨器身价骤增,于是鲁班馆等地家具店,不仅将染深的黄花梨退还成原色,就连红木器也要洗刷刮磨,加染黄色,充当黄花梨出售。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购红木家具时,不能单纯片面以上色不上色来判断家具的好坏,如果采用纯正的红木制成的红木家具,通过上色只是让家具外观看起来更加美观,并且起到保护作用,并不会伤害木材,那并非欺骗消费者。消费者要警惕那些通过上色来掩盖本质的红木家具厂家,切勿被这些不法商家蒙蔽。

包镶工艺与贴皮

“包镶”是硬木家具中一种特殊的工艺,是指胎骨采用不易变形、比重较轻、相对较为易得的木材,外表则用名贵珍惜木材包镶,具有保存长久、结构稳定、工艺奇巧的特性。据周默所著《问木》考证,在故宫倦勤斋内檐装饰大多采用包镶工艺,门扇、裙窗胎骨为金丝楠木,外包紫檀木,而绦环板、碧纱橱、炕罩的绦环板、裙板上用了5毫米厚的鸡翅木薄板贴于楠木胎上。包镶工艺外部华美而内部结构稳定,其稳定性、完整性都高于实木家具,所以保留至今。包镶工艺多在惜木如金、手艺高超的扬州地区、苏州地区见长,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珍贵木材的珍惜,也表现了对各种木材木性的理解与把握。

而如今出现的“贴皮家具”,是将极薄的硬木木皮(厚度往往不足1毫米)贴在硬杂木甚至软木、人造板上,作为硬木家具而出售。这些贴皮往往用在家具的大边、直腿、背板、侧板等不加雕琢、不显眼的位置,达到欺骗造价的目的。贴皮家具成本比真正的硬木家具成本低很多,而且往往使用劣质的化学胶水黏结,长期释放毒性物质,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对于消费者而言,要注意的就是“贴皮家具”,在面对流传下来的古董家具时,要了解包镶工艺,防止将二者混淆。

保养有道

除尘

红木家具的除尘过程中最忌讳表面被破坏,如果表面蒙上灰尘,最好用软毛刷或者柔软的棉布擦拭,不要用鸡毛掸子掸扫,因为鸡毛坚硬的部分,可能会留下划痕;也不宜用湿布擦拭。因为湿布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灰尘混合后,形成颗粒状,也会对家具表面造成伤害。如果在雕刻处灰尘较多,可以用拧干水分稍稍潮湿的棉布擦拭。

家具表面如果有污渍,可以尝试用酒精擦拭,可以软化浮泥和油渍,也有消毒作用,也可以使用油性清洁剂,但是不要用钢丝球、刮刀刮擦,会给家具带来不可修复的伤害。

上蜡

为了保证家具表面常用常新,可以定期上蜡。将蜡热熔以后,涂抹在家具表面,用风筒不断加热,使其均匀分布,最后再用布擦拭,使其表面光泽温润。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蜡之前一定要在完全清除灰尘之后,否则会形成蜡斑,产生刮痕。上蜡需要由专业人士来操作,普通消费者不要随意涂抹任何“保养品”。

包浆

包浆是指家具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经过时间的沉淀、使用者的把玩,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包浆一般幽光沉静,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旧气。一般包浆只出现在使用时间长久的家具上,有自然包浆的古典家具,价值也更胜一筹。消费者购买红木家具后,无论使用或收藏,都应该多用,而不能将其束之高阁。著名作家、知名黄花梨收藏者海岩曾告诉记者:“红木家具必须要用,越用越好,因为它是靠与人的接触、抚摸,和人达到气息相通,它产生的包浆越使用越好看、光泽越吸引人。就像一个美丽的女子,不能只放在家里做‘冷美人’,而是需要欣赏和接触,其魅力才会越明显。”